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7日电(郑莹莹)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上,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相聚“超越边界:探索下一代大模型的基础研究”论坛,共同探讨“AI for Science 基础设施建设”和“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方法”两大前沿技术话题。该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和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承办,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提供支持,旨在搭建推动下一代Kaiyun官方入口人工智能技术交流协作的平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创新效能。
“AI for Science在材料、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等领域落地成果的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其带来的巨大前景。但AI for Science带来的不仅仅是点状的突破,而是系统性地带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迈向平台科研时代。”论坛伊始,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说。他深入分析了AI for Science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推动AI for Science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设计了“四梁N柱”架构。
AI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科研能力,但是离真正解决问题还有距离,这剩下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打通?在圆桌对话上,海内外嘉宾进行了探讨,从构建科学大模型、科学大装置等基础设施方面表达了看法,并达成一致:“AI for Science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这是实现科学突破的关键。我们应聚焦产业关键问题,赋能工业应用的实际场景。”
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大模型呢?专家们指出,“在聚焦算力和算法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数据,而这些数据不单单是计算数据,还有来自于实验所产生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诞生新的模型。而验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同样需要AI的赋能。”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技术路线,以适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面向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方法这一话题,引发了参会嘉宾们的思考。参会嘉宾认为,必须且亟需建立人工智能的底层能力,探索出一条更加可持续、能够解决当前大规模能源资源消耗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方法。
也有嘉宾指出,大模型的完善要从优化知识存储能力和提高知识使用效率双管齐下,催生模型“慢思考”能力。当模型有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在科研和技术的加速,新材料的发现等等。
与会嘉宾达成共识:要实现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在算力资源、数据资源、AI数据库能力、下一代模型和人才资源等方面久久为功。(完)
WAIC 2024施耐德电气首发AI价值主张 全面发掘AI五大核心价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 2024 开云沙盘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901218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