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黔山,绿意葱茏;青春星火,燃遍乡野。在贵州连绵的群山与蓬勃发展的乡村之间,一支支青春队伍正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干诠释担当。近年来,贵州高校师生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将课堂所学融入乡土实践,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在广袤的黔中大地书写了一幅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壮美画卷。这场由共青团贵州省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成为青年学生锤炼意志的“大熔炉”,更化作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首都师范大学“遵义薪火·苗寨传声”专项活动骨干志愿者暑期实践队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
团省委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依托“贵州青年乡村振兴夜校”项目、“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希望小课堂等阵地,面向农村、社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贵州大学学生彭安娜在实践中感悟到,扎根基层沃土,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使命,是新时代青年践行理想信念的美丽姿态。
依托贵州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各高校团委在社会实践期间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到遵义会址、娄山关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贵州师范大学团委老师王俣表示,今年学校重点组建了16支“重走长征路 薪火永相传”实践团,同学们沿着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足迹感悟信仰的力量,实践效果很好。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致远强国实践团走进纳雍红色遗址,通过实地探访、聆听老兵故事,把红色故事讲成“带着泥土气”的生动教材。同学们在沉浸式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更将这份信念转化为助农动力,用电商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书写青年担当。
团省委聚焦“大思政”体系建设,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在2025年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实施“行走的思政课程”专项计划,组织省内10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建设一批操作性、规范性、示范性较强的“行走的思政课程”,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姗姗老师表示,学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实践解读理论,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溪山阅湖志愿服务实践队与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科学助学团前往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学士社区和观山湖区儿童之家,开展主题为“建筑奇遇记与红旗飘飘伴我成长”的科普课程。在“建筑奇遇记”课程中,团队成员通过三角形抗形变、纸拱承重、鲁班桥搭建等趣味实验,讲解拱形、三角形力学原理;在桥梁设计环节,鼓励小朋友们发挥创意,设计制作特色桥梁模型,激发对建筑文化的热爱,培养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在“红旗飘飘伴我成长”爱国启蒙课中,团队成员采用故事讲述、视频欣赏、手工制作等多元授课形式,帮助小朋友们认识五星红旗,了解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组成及其含义,并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社区志愿服务全过程,引导儿童深刻理解国旗背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致远强国实践团成员在纳雍县化作乡安大垮村聆听抗美援朝老兵李从林的峥嵘岁月。
立足贵州红色教育资源,连续两年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开展“青春长征”专项活动。2024年来自27个省份的612支实践队、6275名师生踏上贵州红色热土,在遵义会议会址前的庄严宣誓,在“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感受时空穿越,在花茂村、化屋村等地,广大青年学生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调研解码发展成就。2025年“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发布以来,已有来自18个省份的176支实践队伍报名参加,这场跨越山海的“红色接力”,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扎根生辉。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胡锦昊表示,踏红色热土,感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信仰伟力与实践真谛。
对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内容Kaiyun全站网页设计,团省委注重引导青年学生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观察社会、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指导学生开展“五个一”实践任务,即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着力服务党政中心大局。
在“乡愁印记——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中,实践团队化身“青春执笔人”,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村史村事整理、挖掘民俗文化;在“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活动中,实践团队化身“家乡代言人”,通过短视频、直播推广家乡文化;在儿童暑期托管工作中,实践团队化身“小老师”耐心讲解难题,为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在“大手牵小手·青春护苗行”活动中,实践团队化身“安全卫士”,积极参与儿童防溺水自护教育中;在基层医疗健康义诊工作中,实践团队化身“白衣天使”,在寨村设立义诊点,为村民提供血压测量、体质辨识及用药咨询等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遵义薪火·苗寨传声”专项活动骨干志愿者暑期实践队在遵义市花茂村开展劳动教育。
贵州大学易格实践队依托遵义市茅垭镇“童伴之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通过趣味课堂、手工创作、互动游戏等方式,与孩子们展开心灵上的交流,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贵州医科大学学生谢宇珈表示,团队在习水开展了为期五周的肺功能检查,欣喜地看到许多村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早Kaiyun官方入口发现、早治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队员们都感到成就感满满。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龙春霖表示,实践团走进纳雍县红托竹荪、土蜂蜜生产基地,结合专业提出产品深加工可行性方案、物流包装优化建议,用电商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铜仁学院“微光伴童”团队在碧江区矮屯社区开展学业辅导与艺术启蒙活动,设计了“学业辅导”“艺术创作”“数字抱团”等环节,得到家长广泛赞誉。
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围绕基层“两清两改两治理”等重点任务,团省委着力推动地方需求与学生实践精准对接,9个市(州)7000余个社区面向高校学生发布开展课后服务、防诈知识宣传、社区治理等岗位需求10000余个,实践团队踊跃“接单”,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法治宣讲、禁毒防艾宣传、诚信教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助农直播等特色实践服务,构建了“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的生动格局。
“唯有将脚步扎进乡野的脉络,才能触摸乡村振兴的心跳。”贵州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黔青英才”第十一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李双双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如今,万千贵州学生与来自全国的青年一道,继续行走在黔山秀水间,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伟业,在黔中大地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贵州答卷”。(文/江枫 图/各实践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4 开云沙盘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9012180号 网站地图